中国命理网
算命服务 在线预测 风水天地 免费算命 典型命例 神秘世界 人生励志 易林寻宝 抗争命运 学术论坛 个性天地
来信问答 命理学苑 好书推荐 命海拾贝 命理答疑 柴门夜话 十二属相 姓名学苑 三命指迷 友情连接 网上教学
返回首页       进入家居风水网
中国古代养生歌诀
 中国古代的医学与养生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作浩如烟海,影响深远,现在可以看到的文献资料中,有些是医学养生学的理论专著,有些是谈及这方面知识的野史笔记,基中有不少歌谣、诗词、诀语、格言等,把一些深奥的道理或精辟的见解用通俗、易懂、流畅、自然的韵文形式表述出来,便于记忆,也促使其更广泛地流传。此处把那些韵文姑且称之为"养生歌诀",选出一些生动的、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
 古代的养生歌诀主要有两类情况:其一是历代著名的医学家或达人名士关于养生之道的感想或体会,说出一些道理,给当时及后世人们以某种启发,具有较深的哲理性。其二是某些养生学家把某种具体的强身健体方法用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别人听了或看了之后可以按照所述的方法去做,这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些歌诀同那些专论专著及资料文献一样,都是值得珍视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体系庞杂,儒家的修心养性观念虽居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掺入了佛家的绝欲和道家的无为等思想成份,这在不少歌诀中都有所反映。对古人的言论,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简单地加以否定,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部信从,而应当以历史的科学的眼光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继承。关于古代养生歌诀,读者当自具慧眼,明辨是非,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无名氏的《多少箴》
  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有一篇《多少箴》云:

少饮酒,多吃粥;
多茹菜,少食肉;
少开口,多闭目;
多梳头,少洗浴;
少群居,多独宿;
多收书,少积玉;
少取名,多忍辱;
多行善,少干禄;
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

 这首歌概括了前人关于养生的经验,提出了八多八少的原则。分析起来,不无道理。第一条讲少饮酒,第二条讲多吃蔬菜,这是古代养生学一贯主张的素食原则,兹不多论。第三条讲少开口,意思是多言伤气,且祸从口出,会招惹是非。多闭目是取"闭目养神"之意,使元气不外泄,心神不受扰,这当然有利于健康。第四条多梳头是因为梳齿摩擦头皮,有益于头发的保养,且可以提神醒脑,有助于思维;少洗浴是因为古代浴室简陋,缺乏必要的保暖设施,冷天洗浴容易受寒。这也是不少养生学家的主张。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不欲数数沐浴"的话,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也说:"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寒之患,不宜沐浴。"用今天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一条值得商榷,如果浴室条件好,没有受寒的不利因素,多洗浴对促进肌肤与身体健康有利。第五条,古人不赞同群居,是因为群居时人员复杂,易于疾病传染,且多人同室呼吸,空气混浊。独宿有两重含义,一是有别于"群居",独居时能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二是有别于"夫妇同房",古人认为,夫妻同衾,难免煸起欲火,导致性生活无节制,损伤身体。第六条,多收书指读书可以明白道理,可以促进思维;少积玉指不要贪聚财物,防止骄奢淫逸对身心的危害。第七条多忍辱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原财,意思是受辱时要有宽宏的肚量,不要因为激情而做出不冷静的事情以招致更大的祸患。少取名是指名高遭忌,不如不求闻达为稳便。第八条多行善是佛家与道家的一贯宗旨,其意义在于我与人为善,人人亦与我友好,从而造成有利于养生的人际环境。少干禄正是道家"无为"的主张,他们认为当官身心俱劳,而且官场复杂,仕途险恶,应酬多违心之事,轻者产生不愉快,重者引发祸端。尤其是年老多病时,应尽早解职归隐田园为上。比如白居易晚年时眼病严重,非常痛苦,他有诗说:"医师尽功先停酒,道侣争教早罢官",此语正符合这篇《多少箴》中所讲的第一、第八两条原则。全篇的末句说"便宜勿再往,好事不如没",把养生的要点归结到清心寡欲上来,可见古人讲养生之道,不仅注重养形,更是注重养心。
 《多少箴》是古代养生歌诀中比较典型的一篇,因为它概括得相当全面,其它各种歌诀阐明的原则有不少与此相同。


  延年益寿要诀《十寿歌》
  《坚部补集》卷一还有一篇《十寿歌》

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
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
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
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
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
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
七要寿,浮名不与人争斗;
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
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
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

  这里提出十项原则,作者认为做到这些,定可实现长寿,第一条和前一节《多少箴》中的"多忍辱道理相同,"横逆"指外界加于自身的侮辱或意外灾祸,对此应不急不气不惊不忙,"欢喜"是夸张的说法。古代有个成语为"唾面自干",意思是不讲理的人吐我脸上唾沫,我连擦也不肯擦,让它自己干了罢。第二、三、四条讲绝情欲、戒女色,这是古代养生学的常识。但是按现代科学观点来看,正常的有规律的夫妻性生活会对人的身心都能带来益处,只要不是"纵欲"就可以。第五条讲要勤俭、莫奢侈,第六条讲要乐观、莫忧愁,对养生当然都非常重要。第七条讲不与人争名,含保本务实之意,也符合清心寡欲之旨。第八条指与谈得来的客人闲话聊天,不知不觉度过了一整天,这是使人愉快的事。每逢这样的机会,人人都会感到心情特别好,身体也感到舒适。第九条说生活的起居要防风寒,第十条说戒酒及饮食要清淡,这是老生常谈,无须细说。
  《十寿歌》讲的道理浅显易知,但要一一做到,对一般人来说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

  孙思邈的《四少歌》和《卫生歌》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称为"真人"和"医圣",他不仅对医学有卓越的贡献,关于养生也有系统的理论。他的《四少歌》云: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
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这首歌流传很广,成为历代养生学家的座右铭。头两句,少说话,少想事,这很好理解。第三句是指吃饭要有节制,不要过量,以别吃得太饱为最好。这个观点是古代不少养生学家都提倡的。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就主张少食,他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这一点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人上了年纪,胃肠的消化功能必然有所减弱,因此,为了顺应自然规律以尽天年,饮食清淡并适当少食,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句说睡少,意思是不必睡很长的时间,但要睡好,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要提高睡眼的质量。这样睡的时间虽短,但休息得却很充分。如果能做到四少,就自然是神仙,不需要再向渺茫虚无之处苦苦追求了。
  孙思邈又有一首《卫生歌》云: 春寒莫使绵衣薄,
夏热汗多需换着。
秋冬衣冷渐加添,
莫待疾生才服药。
  这首歌句句是明白通俗的实话,讲出了人人熟悉而又容易忽视的生活经验。孙真人主张顺其自然,适其感觉,天冷就要多穿衣服,热天出汗要勤换衣服,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注意预防,不要等生病了再去吃药。这个道理听起来使人感到亲切,像是老人对后辈的谆谆叮咛,今天的人们也应当记住这位古代医圣的苦口良言。

  古代三叟的长寿诀

  郑喧《昨非庵日篡》记述这么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地农村有三个老叟都活过了100岁,可是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还能参加体力劳动。有一天,一位客人看见三叟在田间锄草,非常惊奇,就上前拜问道:"三老如此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呢?"
一叟答道:
家中妻粗丑。

二叟答道:
量腹节所受。

三叟答道:
暮卧不覆首。

三位老人的回答都很有意思。
第一个说他长寿的诀窍是因为家中老婆长的丑陋,听起来可笑,实则颇有道理。
老婆难看可以减弱丈夫对房事的兴趣,从而节欲固精,因此长寿。
第二个说的节饮食,即是吃饭不可大饱之意,这与他人的经验相同。
第三个说老人的经验是夜里睡觉时不用被子蒙住头,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到。细想一下,颇值得深思。
尽管天气较冷,睡觉时把头露在外面,可以保证呼吸到充份的清新空气,这当然有利健康。
而且,还可以锻炼头部对寒冷的耐受力,不容易感冒。
否则,蒙头酣睡,被中浊气熏蒸,怎么能不引发疾病呢?今天,有蒙头睡觉的坏习惯的人,应当从这位古代长寿老人的秘诀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苏东坡的四味药歌诀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善养生之术。《东坡志林》卷一载,有一次张鄂向他请教,求他给开一个药方,东坡说:"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于是就提笔写下来,张某接过来一看,那四味药是:
无事以当贵,
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张某恍然大悟,这四味药确非寻常药物可比,第一味药,说无事指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事,这样不至于费心劳神,岂不是可以抵得上世俗所认为的"贵"?第二是指早寝,人过中年,不宜熬夜,晚饭后早入梦乡,安享酣睡之乐,岂不是可以抵得上家财万贯的"富"?第三是指徐步而行,这对养生更是必要的。常言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步行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和平,有利于消化系统的锻炼,又利于神经系统的充分休息,岂不是可以抵得上驷马高车?第四味药晚食是指到了真有饿感的时候再进食,未饥而食于养生不利。东坡对前三条都未加解释,而对这第四条作了说明:"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唯恐其不持去也"。这和俗语所说"饿了香,饱了臭"的道理相同。饭吃得晚一些,这时饿感强烈,虽是粗食淡饭,也美香如肉。益寿延年药方,这两方面的贡献可使万世受用不尽。


  无名氏的《坐忘铭》

  郑暄的《昨非庵日篡》还记有一则《坐忘铭》,其文云:

常默元气不伤,
少思慧烛有光。
不怒百种和畅,
不恼心地清凉。

  常默是指少言,不惹事,少思指静心,不伤神,前人屡有议论。第三、四两句主张不恼不怒对于养生亦关系重大,但一般人若见不善之举不怒、遇不平之事而不怒,怕不容易。所以养生学家常提到忍,包括忍辱、忍耻、忍气、忍欲等(后文还要详述),若能容世间难容之事,忍世间难忍之辱,自然能百神和畅、心地清凉。
这里,顺便介绍一则今人的"四不要诀",也饶有趣味。诀云:

说话不要吵,
吃饭不要饱。
走路不要跑,
遇事为要恼。

  首句谓说话不要激动,要心平气和,次句即孙思邈少食之意,第三句与苏东坡的安步当车含义相同,第四句说遇事不恼正与《坐忘铭》的见解吻合。可见古人在养生的不少问题上,认识是相通的。


  陈宪章的《忍字箴》 前节讲到养生贵在忍字,而忍最难,前人对此有不少深刻的议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陈宪章的《忍字箴》:

七情之发,唯怒为遽,
众怒之加,唯忍为是。
当怒发炎,以忍水制,
忍之又忍,愈忍愈励。
过一百忍,为张公艺,
不乱大谋,乃其有济。
如其不忍,倾败立至。

  当然,陈宪章之前,已常有人论及忍的问题,且有不少格言警句,如"小不忍则乱大谋"等。此后,又有人对忍作进一步的发挥。关于忍的内容,有个名叫杨洪道的归结为"六忍",他说:"一曰忍触,二曰忍辱,三曰忍恶,四曰忍怒,五曰忍忽,六曰忍欲。此六忍者,戒之一身则一身安,戒之一家则一家安。推之以处人己之间,则所遇皆安,而悔尤俱寡矣"。末句化用《论语》中"言寡尤,行寡悔"句,意思是说,能做到六忍,就会既不埋怨别人,也不徒自后悔了。
  清代褚人获《坚瓠三集》卷二记述了陈宪章的《忍字箴》及杨洪道的"六忍"说,又于《坚瓠续集》卷三写"忍为通宝"一节云:"'忍'之一字,天下之通宝也。如与人相辩是非,这其间一个'忍'字,省了多少口舌?如与美女同眠,这其间着个'忍'字,养了多少精神?如宫室车马衣服,这其间着个'忍'字,节省了多少财物?凡世间种种有为,才动念头,便惺然着忍,如马欲逸,应乎加鞭,则省事多矣!但忍中有真丹,又是'和'之一字。以和运忍,如刀割木,曾无所伤。和者,众人见以为狂风骤雨,我见以为春风和气;众人见以为怒涛,我见以为平地,乃谓之和耳"。这一议论可以作为理解陈宪章《忍字箴》的参考。


  陈继儒的《戒好色》词

  陈继儒号眉公,是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尤其擅长作小品文。他有一首《戒好色》词,后人广为传颂。
  古代养生学家无不主张节欲。人的欲望有多种,如耳乐淫声,目爱彩色,鼻悦芳馨,口贪美味,身恋车马,心贪金钱,等等。各种欲望中,最强烈、最难节制的,还要数男女性欲。
因此,古代的养生理论关于节制男女之间的性欲问题,议论得更多。陈继儒这首词写得生动有趣,录之同赏: 红颜虽好,精气神三宝,都被野狐偷了。眉峰皱,腰肢袅,浓妆淡扫,弄得君枯槁。暗发一枝花箭,射英雄,在弦倒。病魔缠绕,空去寻医祷。房术误人不少,这烦恼,自家讨。填精补脑,下手应须早。把凡心打叠,访仙翁,学不老。

  词中认为年轻美貌的女人固然会令男人心醉,但她们确是损伤男子精、气、神的尤物,故把她们比之为"野狐",比之"花箭"。"花箭"一词,出自唐代高僧寒山之诗,诗云:"人言是牡丹,佛说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这种观点,古籍中常见,《三言》中亦有类似的论调,如《醒世恒言》里有诗云:"二八佳人体好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诸如此类,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这是古人把性爱视如猛虎的不科学的观点。但这里是指无节制的性生活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同意者认为,房中术误人不少,全是自作自受,应该猛醒回头,求仙访道,学养生术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事业。作者主要节欲是对的,但引导世人去"访仙翁",却是不切实际的,这也说明了作者在现实社会中受到挫折以后的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倾向。我们今天看待这首词,应该从养生节欲的积极方面来体会作者的本意。


  邵雍的《养心歌》

  《坚部补集》卷三有《养心歌》三篇,说是出自《说圃识余》,考其原作者,乃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邵雍字尧夫,晚年隐居于洛阳城南,名其居处为"安乐窝",精心研究养生之道,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其《养心歌》云:

得岁月,忘岁月;
得欢悦,忘欢悦。
万事乘除总在天,
何必愁肠千百结?
放一宽,莫胆窄,
古今兴废言可彻。
金谷繁华眼里尘,
淮阴事业锋头血。
陶潜篱畔菊花黄,
范蠡湖边芦月白。
临潼会上胆气豪,
丹阳县里萧声绝。
时来顽铁有光辉,
运退黄金无艳色。
逍遥且学圣贤心,
到此方知滋味别。
粗衣淡饭足家常,
养得浮生一世拙。

  此诗表现了作者看破红尘的达观态度,他认为人的一生行事,要顺其自然,什么事不必苦心强求,须知功名富贵到头仅是一场空话。诗中列举古今兴废事件,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石崇富可敌国,与宠妾绿珠住在金谷园中,何等豪奢,而今俱成废墟;韩信辅佐刘邦定天下,功业盖世,后来被吕后擒杀,血染刀锋;接着又举出了陶潜归隐田园,范蠡功成而退,接下来又列举了刘邦项羽的鸿门宴及荆轲刺秦王等历史故事,说明人生不必为了追求功名事业而煞费苦心地劳碌奔波,不如放宽心胸,逍遥度日,粗衣淡饭,了此一生,任人说巧也罢,说拙也罢,我自坚持既定的处世观点和养生之道。诗意有逃避现实的消极一面,但从养生学的角度看,邵雍提出的"养生必先养心"的见解,却是相当深刻的。如果心不安宁,欲无止境,终日孜孜于名利,汲汲于富贵,奔波劳碌,力倦神伤,哪里还谈得上强身健体?哪里还能做到益寿延年?


  王阳明的《修身歌》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原名守仁,字伯安,后世尊称他阳明先生。他对养生之道也很重视,有些见解不同于常人,曾作诗一首云:

饥来吃饭倦来眠,
只此修元元更元。
说与世人浑不解,
却于身外觅神仙。

  此诗被陈继儒《养生肤语》引用,今姑题作《修身歌》。王阳明笃守儒家理论,不盲从道家观点,认为养生的宗旨,要由修身来体现,它贯穿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之中。饥食倦眠,适其天性,能做到正心修身,这是比道家追求的"元"更"元"的了。世人若不解此理,相信左道邪术,热衷敬神求仙,那只会误入歧途。王阳明主张养生从自身做起,不迷信神仙,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他认为吃饭睡觉要顺其自然,不赞成道家那种不吃饭的"辟谷术"及不睡觉的"养气法",此观点对今人亦有参考价值。陈继儒的认识与王阳明相同,他说:"一切人吃饭时不肯吃,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眠食不得自如,岂得长生邪?"这话也可以说是深知养生之旨的妙言。


  石天基的《却病歌》
  石天基是明代人,生平未详。他有一首《却病歌》云:

人或生来气血弱,
不会快活疾病作。
病一作,心要乐,
心一乐,病都却。
心病或将心药医,
心不快活空服药。
且来唱我《快活歌》,
便是长生不老药。

  此歌提倡人生要会快活,即保持情绪乐观,这是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古代有"调摄养生"的说法,其中精神调摄是主要的方面。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确能对人体生理产生巨大影响。思虑过度容易衰老,忧伤不去容易生病,悲愤至极会造成昏厥甚至死亡
  因此,许多养生学家都主张节思虑,和喜怒、去悲忧。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乐观通达。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足常乐",以前曾受到一阵批判,那是不公平的。如果从消极方面去理解,认为"知足常乐"主张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盲目乐观、得过且过,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去理解,知足常乐的意思是:对于客观上实现不了的事情不要横生妄想,对于经过奋斗之后既成的事实要能够以正确态度接受。
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顺心如意的,如果一直用眼睛往上看,抱恨生不逢时,己不如人,终日处于精神煎熬的状态,那必然会招来病魔并加速衰老。
  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石天基的《却病歌》可称得上至理名言。

  五行养生格言

  清代人金武祥《粟香随笔》中有一则《五行养生格言》云: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淡泊寡欲,肾水自足。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学说解释万事万物。对于人体来说,认为体内各器官亦分属于五行,即肺肝肾心脾分属于金木水火土。这些部位,需留心护养。宠辱不惊与前人说过的能忍辱的意思相似,情绪不因宠辱、毁誉等引起剧烈的波动,肝气自然不会受到伤害。动静以敬,指行为符合规范,有仪有节,这样心火不会上升,其它各器官的功能也就能保持正常。脾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注意饮食非常重要。人说话靠肺部进出的气发出声音,少言则不至于使肺过劳,肺属金,就象金属物件不过多地敲击则必然寿命长久一样。肾功能与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阳痿、阴亏正是肾虚的表现,淡泊寡欲,节制房事,是肾的保养所必需的,这更为养生家所常言。以上五个方面,都是至关重要,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增强了,疾病也就难以侵入,延年益寿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耐人寻味的"八个一"歌

  明代人胡文焕辑录的《类修要诀》中,有一首养生歌,非常风趣:

笑一笑,少一少;
恼一恼,老一老;
斗一斗,瘦一瘦;
让一让,胖一胖;

  歌中有八个"一"字,今天不妨把它简称为"八个一"歌。其意思浅显,勿需解释。第一句讲常笑可使人年轻,现在人们也这么认为,如流行的谚语说"笑一笑,十年少",与此意思相同。第二句讲苦恼使人衰老,与前述《坐忘铭》中"不恼心地清凉"无大差别。第三、四句讲相斗使人瘦,相让使人胖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斗则眼红心窄,让则气舒心宽,自然胖瘦有别。虽然古人的"胖瘦"观与我们现代人的"胖瘦"观有所不同,但其宗旨是提倡和谐人生、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


  袁树姗的《心命歌》

  清代命理学家袁树姗在他的《命理探源》中曾作过一首《心命歌》说明一个人在世上的贫贱富贵,除了先天的命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心养性积德行善。兹复录于此: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
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
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
心命俱不好,贫贱受烦恼。
心乃命之源,最要存公道。
命乃形之本,穷通难自料。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桥。
修心不听命,造物终须报。
李广诛降卒,封侯事虚杳。
宋祁救蝼蚁,及第登科早。
善乃福之基,恶乃祸之兆。
阴德与阴功,存忠更存孝。
富贵有宿因,祸福人自招。
救困与扶危,胜如做斋醮。
天地有洪恩,日月无私照。
子孙受余庆,祖宗延寿考。
我心与彼心,各欲致荣耀。
彼此一般心,何用相计较。
第一莫欺骗,第二莫奸较。
萌心欲害人,鬼神暗中笑。
命有五分强,心有十分好。
心命两修持,便是终身宝。


  袁氏认为,人生在世,"心"要大于"命"的,如果一个人先天命运不好,但是他能够乐善好施做好事,那么他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如果一个人虽然先天命运好,但是他不积德不做好事,那么他虽然命好但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人即要信命更要修心,修心就是净化自己的灵魂提高自己的道德。


  范传忠的《明心歌》

  现把今人命理大师范传忠所作《明心歌》也复录于此,意在告戒世人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过份强求,但同时更要自强不息地去奋斗:


世上人人想发财,
富贵自然有安排。
非份之想君莫有,
自强不息衣食来。

人人都知当官好,
命里无官莫强求。
逢迎贿赂可怜虫,
不如垂钓看水流。

人人都知美酒香,
志气消磨身体伤。
劝君莫贪杯中物,
俭约勤奋福自昌。

非德之色君莫爱,
须知福里藏祸胎。
欲多身命皆有损,
那堪事后悔不该。

争强好胜性凶顽,
横事官非来缠绵。
劝君莫忘忍与和,
气大伤身后悔难。

  想发财是每个人的天性,有谁不愿意富贵呢?但是世上始终是穷人多而富人少,这是因为富贵并不是说谁想得就能得到的,这是先天命运的按排。所以不要存有"非份之想",就是"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然而"大财靠命,小财靠挣",就是说不是大富大贵的话,想求得温饱小康生活这和先天的命运没有关系,全在于自己去辛苦地打拼,这里提倡的是"勤劳致富"的原则;酒是好东西,但如果过份的贪杯也不行;在色上更不要有太多的肉体欲望;为人处事也不要争强好胜,切记"忍"与"和"二字,否则造成各种想象不到的恶果时,后悔也来不及的。


  冯梦龙的《酒色财气》歌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名著《三言》中,曾有过这样一首小诗来形容世人都天天能接触到的"酒色财气"。我们姑且把它叫《酒色财气》歌,他在诗中这样说:

酒是烧身硝焰,
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阎王钓铒,
气是无烟火药。

  诗中虽然没有提到养生,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养生箴言。酒是好东西,中国的酒文化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如果人们过份地贪杯,就会让酒精把你的身体烧成灰烬,而在现实生活中因爱喝酒而酒精中毒,最后成为"酒鬼"而死的人也屡见不鲜;而过度的性生活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这和前面提到的陈继儒的《戒好色》词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世上的人因贪图钱财而踏上不归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说到修心养性,更不能轻易发火生气,和陈宪章的《忍字箴》一样,"忍"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的养生学中的主线,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命理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分钟寺关家坑4号C座211室
联系电话:13910516144
电子邮箱:fcz_5106@163.com
京ICP备06044745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
卡号:9558 8002 0015 5360551
户名:范传忠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
卡号:4367 4200 1584 0057 730
户名:范传忠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
卡号:62284 8001 01258 68413
户名:范传忠